网上有关“体位性低血压如何辨证用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体位性低血压如何辨证用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本证以虚证为主,主要涉及脾肾二脏气血、阴阳。此外,肝气郁结也可导致本证。
(一)气血两虚
[辨证要点]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懒言,饮食减少,心悸气短,胸闷失眠,甚则晕厥,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白术、当归、白茯苓、炙黄芪、远志、龙眼肉、炒酸枣仁各3g,人参6g,木香1.5g,炙甘草1g,生姜3g,大枣6g。
本方益气健脾,以助生化之源,又能补血养心。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远化之功,又能防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姜、枣调和脾胃。若脾失健运,大便溏薄当归宜炒用,木香宜煨用,并酌加茯苓、山药、神曲等。若偏于寒者,兼见形寒肢冷等症,可加肉桂、干姜以温中助阳。若偏血虚甚者,可加熟地、阿胶、紫河车粉(吞),并重用黄芪、党参,补气生血。
(二)中气下陷
[辨证要点]面色萎黄,少气倦怠,腹胀便溏,纳呆食少,坐起或起立则头晕眼花,甚或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舌淡脉虚。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当归3g,陈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本方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经,益气升阳,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三)肾精不足
[辨证要点]动辄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
[治法]滋阴补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熟地240g,炒山药120g,枸杞子120g,山茱萸120g,川牛膝90g,鹿角胶120g,龟板胶120g,菟丝子120g。
以上诸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9g),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本方证为真阴不足,精髓亏损所致。方中重用熟地滋肾填精,大补真阴,为君药。山茱萸养肝滋肾,涩精敛汗;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龟板胶偏于补阴,鹿角胶偏于补阳,在补阴之中配伍补阳药,取“阳中求阴”之义,均为臣药。菟丝子、川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之效。
(四)肾阳不足
[辨证要点]动辄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身寒肢冷,气短,五更泻,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而两尺尤甚。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方药]右归丸:熟地黄240g,炒山药120g,山茱萸90g,构杞子90g,菟丝子120g,鹿角胶120g,杜炒仲120g,肉桂60g,当归90g,制附子60g。
以上诸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6~9g),以滚白汤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温里祛寒,为君药。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填精补髓,取“阴中求阳”之义,为臣药。再用菟丝子、杜仲补肝肾,强腰膝,配以当归养血和血,共补肝肾精血,为佐药。诸药合用,以温肾阳为主而阴阳兼顾,肝脾肾并补,妙在阴中求阳,使元阳得以归元。
(五)肝气郁结
[辨证要点]情志抑郁,动辄眩晕,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少腹胀痛,月经不调,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调理气机。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陈皮醋炒各6g,香附、枳壳、芍药各4.5g,炙甘草1.5g。
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晕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而诸症亦除。
关于“体位性低血压如何辨证用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婉仪容”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体位性低血压如何辨证用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体位性低血压如何辨证用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体位性低血压如何辨证用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