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

网上有关“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二、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三、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四、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五、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六、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

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七、王继才 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八、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

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九、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

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十、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每天凌晨4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半,离开办公室 没有节假日与周末

近日,86岁科学家赵焕庭的工作时间表令众多网友心生敬意

他说:“现在是科学报国的最好时期”?科研“永不停歇”

退休后,他每天凌晨4点开始

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有一间老式办公室,绿铁皮的资料柜、发黄的科研资料,这就是原中科院南海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焕庭工作的地方。

自从2003年退休后,赵焕庭保持着一天4个时段的工作节奏:凌晨4点到清晨7点30分,清晨8点到11点30分,14点30分到18点,20点30分到22点30分。

谈到自己的作息,他说:“我感觉自己的身体还行,所以早上来得比较早,但我很注重午睡和散步。”

正因为这份永不懈怠的热情,赵焕庭在77岁和78岁之际获得广东省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他说,“自己经历过国家羸弱的阶段,现在正是科学报国的最好时期”。

立志科学报国

赵焕庭2岁时,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广东江门市新会县。年幼的他随亲人辗转逃难到香港、澳门,直到1942年,他们回到家乡。

上小学时,赵焕庭从课本上读到詹天佑建设京张铁路的事迹,被科学家报国的精神深深打动。1955年赵焕庭高中毕业,此时国家正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填报大学志愿时,他听老师说国家急需能做勘测工作的工程师,就报考了中山大学的自然地理专业,立志科学报国。

就这样,原本希望像詹天佑一样为国修建铁路的赵焕庭,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1956年8月,赵焕庭加入中国***,写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誓言:

“当我成为***员的时候,我决不骄傲自满,时刻以***员的标准衡量自己,掌握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锻炼好身体,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献给党!”

“抓紧一切时间

为党和国家建设多做贡献”

1973年,因为有地质地貌学的基础,赵焕庭来到中科院南海所地质室海岸组工作,负责海岸港湾港口航道的工程泥沙回淤调查研究及珊瑚礁、红树林的研究。

他参与了历时5年的黄埔港通海航道分段调查研究,为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赵焕庭说:“如今我们看到黄埔港航道十几万吨的船都能进来,而过去只能进7000吨的船,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前期的工作。”

现在,赵焕庭的研究成果已应用到临海石油化工基地、核电站和港口建设。此外,他还开拓了珊瑚礁工程地质研究。

如今,赵焕庭正马不停蹄地编纂《南海国土环境资源与开发》一书。谈到工作,他仍然热忱:“我有多年驻海工作的经验,对这项工作越做越有兴趣。我要抓紧一切时间,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多做贡献。”

学习科学家:

1、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品质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精湛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2、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品质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关于“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瑾瑜缘的头像
    瑾瑜缘 2025年11月02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瑾瑜缘”

  • 瑾瑜缘
    瑾瑜缘 2025年11月02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钟...

  • 瑾瑜缘
    用户110204 2025年11月02日

    文章不错《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