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

网上有关“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泰戈尔曾有一句名言——“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这句话直接影响到很多人。

中国也有句话叫“实践出真知”,任何真理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而实践的过程是繁琐和枯燥的,出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论对世界做出多大贡献的人,在寻求真理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一生有1000多种发明,自动电报机、留声机、**摄像机等,最傲人的成就莫过于灯泡的发明。

灯泡的出现直接把人类从黑暗带到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这项发明让他和他的灯泡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也开启了科技领域的新纪元。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小时候甚至被人误认为智商有问题,所以他早早就辍学了。是母亲的耐心教导和坚持帮他完成了学业。

他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物品,并喜欢学着动手去制做。灯泡的发明让爱迪生成为全世界敬仰的科学家,可是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顺和艰难恐怕是很少人知晓的。

19世纪初期人类的照明方式主要是蜡烛和煤油灯,但煤油灯燃烧极易产生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气味,而蜡烛又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消费不起。为了发明一种新的照明工具,科学家们前前后后做了很多次实验,可惜的是都以失败告终。

1978年,爱迪生下定决心要研发灯泡。他总结了过去科学家失败的种种原因和教训,先后尝试了1600多种燃料。灯泡的发光是根据燃料经过高温产生的白炽化而发出的光亮,所以必须找到更高效的燃料。

为了搞清楚哪种燃料的使用寿命最长,他前后尝试了7000多次试验,最后选择了炭丝,可以持续照明45个小时。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反复的寻找更高效的燃料,随后发现了竹丝这种可持续燃烧1200个小时的燃料。

1600多种燃料,7000次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了。那年的除夕夜,爱迪生所在的街道一片灯火通明。

如果不是爱迪生的坚持,人类使用电灯可能还要延迟很多年。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决心最后才能得已成功。

华罗庚主要事迹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毕业于牛津大学气象学(Oxford University)和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因为在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彻底被剥夺了说话的功能,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2年,他考查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最后以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了量子引力论。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例如,空间-时间在普朗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末的状态。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霍金的兴趣转向了量子宇宙论。 

然而,2004年7月,他改正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信息应该持之以恒。 

本书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斯蒂芬·威廉·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斯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聪明得很!尽管如此,译者(吴忠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身后门一打开,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霍金虽然身残但志不残,非常乐观。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几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宇宙之王”。

袁隆平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素材从精神动力当面怎么写

华罗庚主要事迹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方面均有重大研究成果,著有《堆垒素数论》《优选学》《高等数学引论》等作品,是一位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下面是我整理的华罗庚主要事迹,欢迎来参考!

  华罗庚(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 。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并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

  华罗庚的故事

 卖棉花

 为了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数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妙联趣事

 一九五三年,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团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朱冼等许多人。途中闲暇无事,华罗庚题出上联一则:”三强韩、赵、魏,”求对下联。这里的“三强”说明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战国,却又隐语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同志的名字,这就不仅要解决数字联的传统困难,而且要求在下联中嵌入另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隔了一会儿,华罗庚见大家还无下联,便将自己的下联揭出:“九章勾、股、弦。“《九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可是,这里的“九章”又恰好是代表团另一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妙对使满座为之倾倒。

 1980年华罗庚教授在苏州指导统筹法和优选法时写过以下对联: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纠正错误。

  华罗庚名言

 新的数学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决数学问题本身更重要。——华罗庚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华罗庚

 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华罗庚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华罗庚

 我想,人有两个肩膀,应该同时发挥作用,我要用一个肩挑着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工具送到工人师傅手里;另一个肩膀可以作人梯,让青年们踏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华罗庚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华罗庚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华罗庚

;

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以袁隆平对家人、对人民、对国家深沉的爱为依托,给我们展现了一位勤劳、坚强、仁爱平民科学家和他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崇高情怀。 一、热爱人民,坚持不懈,寻求真理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他目睹过生活在落后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的悲惨,所以,农学院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农学教育的第一线,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全中国人民吃饱饭、不挨饿。为了祖国的建设,他放弃了参加空军的机会,敢想敢干,在湘西安江农校扎下深根,立志要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农学报国的志愿。在设备落后、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他意志坚定,追求真理,不断探索。 二、经历挫折,毫不气馁,钻研科学 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科研道路上,经历过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但他依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实验室和试验田中,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至于一切之上。袁隆平说:"我永远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刻骨铭心!"就算是废寝忘食、遭人批斗、条件再苦,也要搞出高产水稻!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为之奋斗了一生。

关于“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2)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豆新勇的头像
    豆新勇 2025年11月04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豆新勇”

  • 豆新勇
    豆新勇 2025年11月0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豆新勇
    用户110410 2025年11月04日

    文章不错《名人在经历挫折后成功的例子》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