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

网上有关“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嘲竹》

全文:竹似伪君子, 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 独立不禁风。

根细善钻穴, 腰柔贯鞠躬。?文人多爱此, 生气息相同。

此诗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先生。

作者简介:丁文江(1887年4月13日—1936年1月5日),字在君,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独立评论》的创办人之一。?

丁文江的身上,恰到好处的集合了专门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者等多重角色。丁文江之精于科学、长于办事,不仅表现在他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还表现在他后来的多姿多彩的传奇经历中。

他做过北票煤矿公司的总经理约5年、孙传芳治下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约8个月、中央研究院的总干事,在以上经历中丁文江都做出过影响深远的实绩。

扩展资料:

丁文江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不仅建造了中国地质学的基础,还擘画了它健康发展的路径。在中国地质事业初创时期,丁文江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学术界的政治家”角色。他创办了中国最早成功的专门地质教育机构——地质研究。

,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地质调查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关)——地质调查所,他还在该所确立了绵延至今的研究精神。在丁文江的领导下,中国地质学成绩卓著,早在19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

除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人种学、优生学、历史学、考古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温源宁曾这样评价他:“丁文江的所知所见实在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所老古玩店,五花八门、零零碎碎的东西,从中国军队装备的统计以及唐诗朗诵法,一应俱全。换句话说,应该把丁博士看作一部百科全书。”

傅斯年:“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用科学知识作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者。”

百度百科-丁文江

潘云唐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丁文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奇特的人物。蔡元培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他: “在君 ( 丁文江字) 先生是一位有办事才能的科学家,普通科学家未必长于办事,普通能办事的,又未必精于科学。精于科学的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代稀有的人物。”2007 年是丁文江先生诞生 120 周年,有关各方面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对丁先生的为人、治学、治事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他的伟业功勋、高风亮节都大力弘扬。这对于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实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丁文江 1887 年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自幼聪颖好学,成绩优异,被誉为神童。他 15 岁去日本留学。17 岁时转而留学英国,上过两年中学,进过剑桥大学,最后于 1911年 24 岁时毕业于格拉斯哥大学,取得地质学、动物学双学士学位,旋即回国。

丁文江在格拉斯哥大学时,深受一位著名的探险家型地质学教授格列高里影响,使他后来也成为一位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杰出地质学家。

他学成载誉归国时,如果像一般人那样眷恋乡里,归心似箭,那么,从英国乘轮船出发,顺理成章是应该直航上海,然后顶多一天路程就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了。可是他作为一个地质学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工作对象———祖国的大自然、山川形胜、地貌景观,以及蕴藏在地下无穷无尽的矿产资源。他又深知祖国的大西南山高水深、风光秀丽,而且矿藏极为丰富。于是,他一反常态,在越南海防登岸,乘滇越铁路火车到昆明。在那里遇到一位叫叶浩吾的前辈,见到这位学成归来的年轻地质学家,就对他说: “君习地质、且好游,宜读 《徐霞客游记》。”这也是丁文江第一次听说徐霞客这位千古奇人和 《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

丁文江后来自云南入贵州,再入湖南,沿途考察地质地理乃至民俗风情。他最后自长沙乘轮船经汉口、南京,而返回家乡已是 1911 年夏天,他对祖国大自然的较深刻认识是从大西南开始的。他以后的多年地质实践中,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然而,他做的工作最多、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最多、科研成果最丰富的地区,正是大西南。

他返回家乡不久,去北京参加游学毕业生考试,获 “格致科进士”。1912 年 ( 民国元年) ,他应聘去上海南洋中学教书,并在书店买到了久已向往的 《徐霞客游记》铅印本。徐霞客对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和旅行考察的艰辛快乐之生动记述,紧紧地吸引住了丁文江这颗年轻的心。他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立志要以徐霞客为楷模,做探索祖国大自然的先锋。从那时起,《徐霞客游记》与他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室内工作时,放在案头,有空就读。出差在外,置于行囊,随时查阅。

1914 年 2 ~ 12 月,丁文江只身一人,雇了几位民工进行了一生中为时最长的地质调查工作———云贵川地质调查,重点是云南,也考察了川西南、黔西北等地的地层、构造和矿产。他随身携带着 《徐霞客游记》,他以徐霞客为榜样,为自己定了规矩: “爬山必登峰顶,移足必须步行”,“不走平路走险路,不走近路走远路。”他对照着 《游记》,重走徐霞客旅行的路线,寻找徐霞客当年的足迹。他认为徐霞客是中国发现金沙江为长江上游的第一人,可惜徐的 《游记》中关于金沙江的部分散失了,他就着重旅行考察了金沙江,并写了几篇游记,以为补救。他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小江考察时爬上了海拔 3700m 的大雪山腰带哨,又在无路的嶙峋怪石间 “手足并用”地爬上了海拔 4145m 的牯牛寨 ( 这是他在国内登上的最高山峰) 。他极目远眺,群山俯首,忘却了征途的一切劳顿和艰辛。翁文灏先生悼念丁文江先生的四首诗中的第二首是:

携斧曾经汗漫游,西南山谷最清幽。

碧鸡金马云南路,漓水藤滩黔外州。

霞客遗踪追绝域,粤湾车路达江流。

搜罗多少详图籍,整理端须仔细求。

1927 年夏至 1928 年春,丁文江在大连住了较长时间,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对他反复精读了 15 年的 《徐霞客游记》进行整理、研究。他从梁启超、张元济、胡适之等先生处得到帮助,搜集到很多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如 《晴山堂贴》、《徐氏家谱》、明人诗文集、地方志等,所以,他新编的 《徐霞客游记》中还编入了很多徐霞客诗文及有关徐生平的资料,甚至还有 《游记》个别版本中保存的 “徐霞客先生像”,相当于包括游记 ( 以游记为主) 的 《徐霞客文集》,为后世进一步精研徐霞客打下了基础。他又与地图学家合作,对照 《游记》绘出了徐的旅行游览地图,使读者可以按图证书,无盲人瞎马之感。《游记》之末所附 《徐霞客先生年谱》更是对史料的精确考证与悉心整理的研究成果。

丁文江研究、整理、编纂的这一套成果于 1928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得到学术界广泛的好评。其中,浙江大学教授方豪说: “《徐霞客游记》虽踪迹只限于国内,唯其书之价值,亦至钜且大。然三百年来,仅三五人以辑刻行世而已。起而作较详细之研究者,殆莫先于丁文江先生。微先生之功,吾人今日恐仍只能手持一卷蝇头小字之旧刻本,或并此亦不可求,遑论其他? 丁先生之功不可之泯也”。

徐霞客旅行考察于崇山峻岭,穷乡僻壤,遇到的多是山野的农夫、樵夫、牧童、渔民、猎户、药农、和尚、道士等,他正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才能够到达人迹罕至之处,得到许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知识。他也对支持、帮助他的人民群众、友人行侠仗义,真诚相待,他在湖南向西南行时,有位叫静闻的和尚,有志到著名的云南宾川鸡足山去进香,于是和徐霞客结伴同行。后来,行至广西,静闻病逝。徐霞客遵其遗嘱,将其遗骨一直背负到鸡足山安葬,并作了挽诗,其中说: “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别君已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丁文江还是一位有抱负的思想者,但始终保持大科学家的本色。他对待友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对待晚进后学则亲切教导、百般关怀、热情扶掖。在这方面,又远远超过了徐霞客。翁文灏先生悼念丁文江先生四首诗中的第一首是这样的:

踪迹追随廿载前,一朝分袂最凄然。

鸡鸣共涉浑河渡,鹞势同翻云水边。

创造艰难犹昨日,殷勤论讨忆当年。

为师为友终生约,未老何图去竟先?

第三首是这样的:

一代真才一世师,典型留与后人知。

出山洁似在山日,论学诚如论政时。

理独存真求直道,人无余憾读遗词。

赤心热力终生事,此态于今谁得之?

1986 年 4 月,笔者有幸与黄汲清、李春昱、曾世英、夏湘蓉、廖世范、陈江、王仰之等学术前辈与地质史学界友人去长沙参加丁文江先生逝世 50 周年纪念活动,出席了纪念大会、纪念座谈会、瞻仰了修葺一新的丁文江先生墓,访问了中南工业大学 ( 现中南大学) 。在纪念座谈会上我即席赋诗几首:

三湘黎蔗仰先贤,又逢英明政策宣。

半载兴工挥巨款,昔时荒冢唤新颜。

燕舞鹰飞草木长,盎然春意满山冈。

群贤鱼贯枫林路,共仰高风A墓旁。

岳麓山上风光美,聚首多少学人泪。

五十整年前,恩师息此间。

时光留不住,人事有新故。

伟业垂千古,丰功载史书。

地质学人忆在君,恩师风范足堪钦。

爬山必定登峰顶,移足坚持赖步行。

平路不登登险路,近途不踏踏遥程。

提携生众倾全力,关切友师尽赤心。

钦露餐风觅国宝,披荆斩棘傲西人。

君身虽去英名在,伟业丰功荫子孙。

在改革开放 30 年来,对丁文江先生的研究,在地质学史学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到今天,是时候了! 似乎可以对丁先生的一辈子所作所为进行实事求是的、恰如其分的研究和评价,得出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和认可的结论了。

关于“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易乙豪的头像
    易乙豪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朴顺网的签约作者“易乙豪”

  • 易乙豪
    易乙豪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讽刺溜...

  • 易乙豪
    用户103007 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不错《讽刺溜须拍马的人的诗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朴顺网@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